過去的工業革命雖說在科學和技術方面都提供了無可辯駁的進步,但在失業和社會動蕩方面卻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苦難。在這里,我們解釋了為什么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不同于以往的任何革命,以及為什么我們不應該害怕歷史重演。
1770年珍妮紡紗機的發明,以及在工廠車間的應用,給紡織業帶來了巨大的動蕩。因為一臺珍妮紡紗機可以做8個人的工作,導致大量失業,所以業內工人對引進這種機器感到憤怒。
快進到現在,一些行業擔心在工業4.0時代,伴隨新技術再次徹底改變工廠車間,將經歷類似的不確定性和動蕩。然而,與過去的技術革命不同,工業4.0不是用技術取代人們工作,而是幫助人們工作。
工業4.0正在將智能技術和AI引入工作場所,以幫助而不是取代人們。一個這樣的例子是協作機器人。
對于希望將自動化添加到其生產流程中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協作機器人已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主張。顧名思義,這些協作機器人意在在共享的工作環境中與人們勞動力互動,并且比傳統工業機器人更小、更輕、更安全。
工廠使用可以與人們一起甚至直接與人們一起操作的協作機器人,以幫助提高許多任務的效率,比如抬升、組裝、檢查或處理危險或有害材料。
對許多企業來說,升級工廠以利用協作機器人,以及現有的傳統設備和人力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提議,但這需要有選擇性的投資和謹慎的過時管理。
另外,作為工業4.0一部分的增材制造(AM)的興起,將會在制造業中創造更多高技能工作崗位。這項技術為設計師帶來了幾乎無限的自由,能夠生產使用傳統制造技術無法制造的輕質優化組件。這對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從航空航天到醫療設備制造,增材制造現在被用于多個不同的行業。增材制造在醫療器械制造業中的應用帶來了更有效的醫療保健解決方案。實際上,近年來,增材制造的植入物變得愈來愈普遍,所有跡象都表明這一趨勢仍在繼續。這證明工業4.0,以及改變工作場所的方式已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珍妮紡紗機在工業革命期間被設計用來取代工人,而機器人則被設計用來與工人協作并一起工作。這就是工業4.0與以往技術革命之間的關鍵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