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飛速發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掃地機器人、炒菜機器人、配送機器人等服務機器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將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這也正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除了生活方面,AI對于社會生產、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也不可小覷。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提高到10%。AI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能夠充分發揮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作用,有效拉動數字經濟增長。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AI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為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8.6%。
順應時代潮流,重視AI產業發展
繼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發布之后,廣州市也公布了《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于2022年6月1日實施,這是國內首部城市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
在全球經濟智能時代的背景下,將AI作為優先發展產業能夠有效帶動經濟發展。據統計“AI”在《條例》中出現17次。
廣州市為何如此重視AI產業發展?原因有以下幾點:全國范圍來看,廣州在AI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但近年來與其它城市差距不斷縮小;從AI專利申請數量上看,2008-2021年間,廣州市AI專利申請7430項,同期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分別為32231項、12155項、32438項。在一線城市中,廣州的AI發展處于比較劣勢地位。
AI目前已經滲透到經濟生產活動的主要環節。在企業設計、生產、管理、營銷、銷售多個環節中不難發現AI的身影。隨著“十四五”規劃政策落地,政務線上化、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必然趨勢。如此看來,廣州市高度重視AI發展也是順應了時代潮流。
新趨勢!綠色AI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在2022年“兩會”期間提出了綠色AI的概念,他認為在“3060雙碳”目標引領下,需要發展對環境更友好的”綠色AI”:一方面是發展綠色算力,利用技術優化流程,降低數據中心能耗;另一方面,發展更綠色的算法,構建綠色集約的大模型,提升基礎設施能效比。
AI+互聯網促進制造業升級轉型
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制造業,目前正面臨著供給與市場需求適配性不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面臨挑戰、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等諸多問題。AI+互聯網能夠加全面采集設備、人員、原料等方面數據,企業上云對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實現工業知識的沉淀和復用,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AI+元宇宙打造沉浸式交互環境
AI通過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智能語音等技術,能夠提升整個“元宇宙”的高沉浸和多樣性。在元宇宙中,交互成為了核心。通用機器翻譯工具等AI技術的研發讓元宇宙的形態趨近人們理想中的狀態,也吸引更多的人進入元宇宙社交。元宇宙社交的社會需求也在倒逼AI技術的發展。
隨著AI研發的不斷深入,數字經濟將會進一步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AI未來將呈現出萬物皆可AI+的新形態,帶給我們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全新體驗。